国足客场输韩国,跑动拼劲差,场上态度成焦点
东亚杯第一场,国足客场打韩国,气温挺热,一开场跑没几步,比分就花了。二十分钟不到,国足球员两次失误,眼看着比分0比2。韩国队跟打了兴奋剂一样,逼抢、穿插、速度都拉满,反观国足,丢球后一圈人表情没什么太大起伏,头脑、步子都跟不上来,阵型被撕得七零八落。杨晨做解说,镜头扫到他的时候,眼神直,说不太出话,偶尔翻笔记本,叹口气,重复最多的就是“还是态度问题”。
上半场四十分钟没到,国足大部分球员已经横着站着,跑动数据看得很清楚。韩国队平均每人上半场跑了5.7公里,国足4.3公里。下肢疲劳差距,这会儿拉开不大,关键是拼劲配合、积极性完全两码事。韩国球员丢球后马上回追补位,进攻队员回撤很深,整个队伍拧成一股绳。国足球员丢球以后,很少有人快速反抢,时常一个人慢腾腾地追,其他人来不及补防,站着观望。杨晨话里夹着好几次“不拼,没活力,没精气神”,连旁边的解说嘉宾也插不上什么话。转播镜头扫到场边,替补席中国队员全坐着,低头看鞋,教练也是抿着嘴一言不发,很少有互动拍手动作。
等到77分钟比分变成0比3,韩国队攻势还不停。场上不少中国球员动作越来越慢,杨晨叹声说:“你再看韩国队,已经3比0了还在来回跑位置,三四个队员不停有穿插配合,看一眼我们这边,两个中后卫中线附近不敢压上,边卫也不怎么插上了。”韩国队体能储备高,数据一查挺明显,替补出场的三个人平均20分钟跑动超过2公里,反观中国队两名替补,半场出场都没达到1.5公里。杨晨直说天气热不是借口,“两队都在同一片场地踢球”,球迷网上留言也直接,有人说每次输球理由都是累、热、伤病,拼劲比人家差才是根本。
细节最明显,比赛最后10分钟,韩国队员进攻照样拉满。第89分钟,韦世豪带球推进,韩国防守队员直接倒地铲球,速度、力量、不讲条件直接封死路线。国足球员有点懵,起不来节奏,一直被逼得只能传回。杨晨语气低沉,话没说多长,但重点就一句:“韩国队最后这动作,拼劲一点都没打折。”现场球迷都挺有共识,网上讨论很大一片,韩国队球风硬朗但拼劲没话说,愿意为每一个球、每一个回合去抢。
球衣细节,杨晨在解说席那句“你看韩国队员球衣一身泥,我们白球衣连裤衩都没脏”。技术统计也印证了这种说法,韩国队铲断数据是中国队两倍,成功抢断次数也多出9次。球迷吐槽最猛的地方就是:身上没有草地痕迹,这说明什么,摔倒少,拼抢少,不抢球只站着。韩国队席地扑倒几次,奋力滑铲都很少停,一拿球就是往前冲,前场几个人轮番冲击。中国队拿球更多横传、回传,纵向推进的配合很少能成功。
主教练在场边指挥,国足球员多数还是低着头,失误后很少有人大声互相责备或者鼓劲,反观韩国队,失误后全队传来喊声,几个人直接朝防守位置奔跑,队员喊得很起劲。队伍氛围对比强烈,场边热身也很直观,韩国队替补时不时冲到边线,动作幅度很大,国足替补区安静得出奇。拼劲、团队精神的区别高下立判。
展开全文
杨晨整场解说不止一次把问题归结到“态度”这俩字。赛后总结没提复杂战术层面,只是一句话:“现在技术战术都不用谈了,拼劲差一大截。”体能储备差,训练强度、准备期不充分、队员自我要求没达到标准,这些杨晨多多少少也说了,但他话下得很实:“就这态度,别说赢球,防守都保不住。”
对比韩国队,很多人都在用“认真二字”形容。韩国队不是一味努力跑,他们攻防有纪律,领头队员场上指挥及时,配合默契。一有人员调整,攻守节奏不会乱分寸,哪怕领先三球也不掉以轻心。球迷很认同杨晨的观点,网上讨论最多的也是“人家赢球不是偶然,每个球员都在用尽全力”。
这场0比3,比分不小,但过程更扎心。数据整个拉差,场面气势精神面貌差得更彻底。输韩国不是头一回,可每次总结问题都回到态度拼劲上,不把汗水流到场上,永远只能看别人庆祝。韩国队场下教练、翻译、后勤整齐划一,团队氛围外人都能感受得到。中国队气氛低落,队员间积极互动不多,只能说状态还在调整期,但这种状态如果调不出来,拼劲提不起来,这样的比赛很难扭转颓势。
最后,国足这批队员当面听到杨晨这“三无态度”评价,估计不少人心里都不舒服。可话糙理不糙,赢球的不是名气,不是身价,是拼劲,是纪律,是集体的意志力。镜头拉到韩国庆祝的一幕,跑满全场的球员跳着欢呼,球衣后背全是草地痕迹。反观国足白衣整整齐齐,大家面无表情。杨晨总结这场球:“韩国队踢的是团队精神,我们打的是一盘散沙。今天大爷球输得彻底,这一课,不服不行。”
大家怎么看杨晨的这些评价?拼劲和态度真的是这支国足最大的问题吗?
本文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为目标,如涉及权益问题,请提供相关证明,我们将依法调整或删除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